如果你想要擁有一個更心滿意足的人生,首先你會想要知道自己的潛能,知道真正的自己。而靜心是通往「知」的道路,靜心是「覺知」這門科學最根本的方法。

覺知,這門內在科學的美在於它允許人們能夠獨自進行這項內在的探索與實驗,不需要依賴任何外在的權威,不需要加入任何組織、履行任何義務或接受任何教條。一旦你瞭解了靜心的方法,你就能夠按照自己的步伐前進,走你自己的路。

 

關於靜心,一直以來有許多不同、甚至是矛盾的概念存在著。基本上,奧修對於靜心最根本的態度是瞭解頭腦的本性,而不是與之對抗。

我們大部分的人大多數的時間都被思想或感覺所驅使、控制。也因此我們開始以為那些思想與感覺就是我們。而靜心是一種「存在(being)」的狀態,那是一種純粹的經驗,不受到身體、頭腦的干擾。靜心也是一種再自然不過,但卻被我們所遺忘的狀態。

靜心這個字眼另外還有一個更精確的意思,就是指靜心的技巧。靜心的方法、技巧或方式是指那些能夠創造出一種內在的氣氛,讓人能夠脫離身體-頭腦的控制,就只是存在的方法。在一開始嘗試靜心的時候,你最好能夠忘掉時間的問題,找一個結構清楚的靜心進行。在本網站上介紹的靜心裡有不少結構清楚的靜心供你選擇,可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休閒時間、獨處或與朋友一起進行。

當靜心、覺知、意識與回歸中心不再只是生活裡偶而出現的經驗,而變得像呼吸一樣成為你內在本質的一部份時,你就可以完全忘掉靜心的技巧了。

常見的誤解

靜心是…

1) 只針對那些追求靈性的人所設計的。
靜心所帶來的好處是極為廣泛,其中最主要的好處是放鬆的能力與毫不費力的覺知能力。可以說,靜心是適合每一個人的實用技巧!

2) 靜心會帶來「頭腦的平靜」。
平靜的頭腦本身就是個矛盾的字眼,頭腦的本性就是一個從不間斷的新聞播報員。透過靜心你能夠找到方法,與這個播報員保持適當的距離,而讓頭腦裡那些喧鬧的思想、情緒不再干擾你寧靜的狀態。

3) 一種控制、馴服頭腦的紀律與努力,好讓頭腦變得更有效率。
靜心不是一種頭腦的努力,也不是控制頭腦的方法。努力與控制帶來緊張,而緊張與靜心是全然相反的兩種狀態。此外,也不需要去控制頭腦,有要瞭解頭腦以及它運作的方式就夠了。靜心者不需要馴服頭腦,讓頭腦變得更有效率,而是讓覺知與意識能夠變得越來越敏銳、清晰。

4) 集中注意力、專注或沈思。
集中注意力與專注都是一種窄化覺知的方式,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而把其它事物排除在外。而靜心則是全然相反的狀態,靜心是包含所有,你的意識狀態是擴展的。而沈思則是把注意力投注在某一個主題上,可能是某個宗教議題、一張照片或一句具有啟發性的格言。而靜心者就只是覺知,沒有什麼特定的主題地覺知一切。

5) 是一種新的經驗。
不見得,像是運動選手就知道這樣的空間,他們把它稱為「the zone」,藝術家透過歌唱、繪畫、音樂演奏也知道這樣的狀態。我們在整理花園、與孩子們玩耍、漫步於沙灘上與做愛時也經驗到這種狀態。甚至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有過靜心的經驗。靜心是一種自然的狀態,在你還不知道靜心這個名詞前,你很可能就已經體驗過、品嚐過它的滋味。

摘錄:  http://www.osho.com/

每一次當和朋友或個案分享靜心時,最常遇到的回應就是-什麼是靜心啊,靜心就像是生活的一部份,也是種生活的態度,一開始或許帶著刻意的做,但一次一次後,靜心就變成是一種自然的狀態了。對我而言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真實的觀照-----覺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s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